信息化发展到今天,摆在企业面前的已经不是上不上信息化的问题,而是上什么?如何上的问题。信息化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是否愿意,终将要走上这一条路。
IBM曾经提出过中小企业所需的信息系统要满足的四个基本要求:即技术必须实用,必须起步快,必须本地化,必须是在开放平台上。这四点要求看似简单,实则涵盖了信息化过程中的所有方面。
信息化第一步由需求分析开始
企业信息化的步伐永远赶不上技术发展的速度,某些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一味的追求新技术,认为新技术就是最好的,还有些企业甚至在第一套系统还未完全使用熟练的情况下就将其荒废而不惜重金更换新系统,这样的做法看似荒唐,但实际中是确实存在的。问题就出在企业对自己的信息化需求不明确,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一点:企业信息化一定要从需求分析入手。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一句话,而这句话对于企业同样适用,实施信息化前先问问自己,我的企业需要的是什么功能?这套系统适合我们吗?弄清了这两个问题,企业就可以开始自己的信息化之旅了。
一个企业如何做好需求分析?站在企业角度来说,一定要突出自己企业内部的重点。例如:食品行业的重点在市场销售,那么如何把市场销售做起来是这类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又如:制造型企业的命脉在产品上,那么这类企业就要将生产放在首要考虑的位置来分析企业需求。所以说企业做需求,无论是哪家企业一定要从平常工作中,从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入手。把企业的发展点定位为大的方向,只有多在这方面考虑问题,才能做好需求。只有做好需求了,企业才能见到信息化所带来的成效。
而需求分析的过程一定要有开发人员参与,这样才能保证开发者充分理解业务功能,使软件功能在最大的程度上与需求分析的结果一致,不出现大的功能偏差。
快速起步 协同整合
任何企业的信息化过程都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不可能做到一步到位。软件的实施是一项比较艰苦和复杂的工作,在做完充分的需求分析后应该将应用尽快起步,在使用中不断修改和完善。
一个企业想上信息化只有集成、同步这样才能取得比较大的效益。各个部门独立运行,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些部门在运行的时候要做到相对同步,也是一个挺漫长、艰苦的过程。因为企业中所有数据的入口都是唯一的,数据是共享的,如果一个数据出错就会影响整个系统数据的准确性。所以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求组织严密、管理有方、各部门一定要协同。不要过早的提一些问题,不要在软件还未使用的情况下,就开始提修改意见,当大家都在用的时候找一些共性的,确实是影响这个项目运作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提出来也准备、解决起来效果也大。如果都站在自己部门提问题的时候,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样时间拉的比较长,这样人们对信息化产生不信任感和失去兴趣感,这个时候可能容易导致失败。所以相互之间的协调是非常重要的。
加强推行本地化
企业实施信息化,如何避免信息化在企业应用中的水土不服也是一关键问题。如何为系统不断进行维护、扩展、升级和优化,将信息化进行到底?经验证明,为企业提供持续完善的本地化服务,是保障企业信息化成功更为直接、有效的途径。
服务本地化,就是IT企业以目标市场或当地市场客户的信息化需求为中心,努力为其提供即时响应、长期稳定的服务支持。企业信息化工程,就如同人的神经系统,一旦信息系统出了问题,企业就将处于瘫痪状态。企业生产一刻也不停,如果软件供应商远在千里之外或正在忙其他项目,不能及时赶到,企业每停产一分钟,就要蒙受损失。而实行服务本地化,以“零距离”服务,实现快速响应,能及时、有效解决问题,为企业解除实施信息化项目过程中的后顾之忧。
开放平台助企业快速发展
目前来说,各个软件公司都不太愿意把源程序给客户,客户要今后再去扩展,自己改造,这个时候只能给软件公司付费,由软件公司协助。而有些企业自身技术较强,能够自身做自己的客户改造系统,所以,掌握一部分软件的核心内容可以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为今后的企业发展所带来的需求改变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企业信息化今后的建设。
我的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和宇宙的理解和认知,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解决“我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价值观是指判断事情对错的标准,解决了“如何判断善恶”这一问题。
我的世界观是:科学主义,我的价值观是:效益论和义务论,我的人生观是:人本主义。我的宗教信仰是:不可知论。
*我的世界观*
我信仰科学主义的世界观和方...
16 小时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